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“大思政课”创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
2022年8月,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《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工作方案》以来,学校主动推进课程改革,充分调动校内外的力量和资源,积极致力于建设“大课堂”、搭建“大平台”、整合“大师资”,坚持以上率下,形成由学校党政领导、中层干部牵头,思政课教师、班级辅导员和广大教师参与的思政工作体系,为全面做好课程支撑奠定了广泛基础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“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,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,引导大学生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、促进者、守护者”。
党总支书记赵兵同志开讲本学期第一堂“形势政策”课
为进一步将正在开展的“三抓三促”行动推向深入,与“大思政课”建设工作有机融合起来,学校主动延伸“问题要解决,我该干什么”主题,创新大学生“形势与政策”教育活动,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,让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落地生根,见行见效,3月17日,党总支书记赵兵同志以《民族团结: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》为主题,为全校420余名大学生开讲本学期第一堂“形势政策”课。
赵兵同志围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这一主题,从“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办”三个方面展开讲解,深入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,让全体学生更加深刻理解“三个离不开”“五个认同”“四个与共”的重要内涵,更加深刻理解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让各民族拧成一股绳、团结一心向前进,才能开创美好的明天。 在讲座过程中,赵兵书记深入浅出,循循善诱,通过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产生过程、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、18岁的藏族小伙次仁占堆是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事迹等例子,详细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理解“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”的共同体理念。用250年前土尔扈特部不惧艰难、万里东归的故事,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自然灾害造成的国家困难时期,内蒙古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,抚养“国家的孩子”的故事,以及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中,各族人民积极支援红军,为长征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故事为例,告诉同学们要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,要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,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,要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,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。谆谆教诲在校大学生,今天的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,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,也面临着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”的时代使命。殷切希望全体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。 大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,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我校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改革建设。将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与“三抓三促”行动有机融合,正是我校“大思政课”创新改革的有力举措,学校将持续拓宽做实思政工作,扎扎实实开展好形势与政策教育,进一步把“三抓三促”行动的既定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。